回首頁

今日頭條:

進口蛋今開賣!全聯每盒售價68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清明掃墓 慎防恙蟲叮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托嬰中心不當照顧 南市開罰20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臺南荔枝椿象IPM整合防治 啟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台中購節電 4/1起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蔡總統過境美國 中美關係再受考驗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新北等路金賞票選出爐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連15年癌王 大腸癌年奪6000命

刊登日期:2023-03-17
【記者葉家沂臺北報導】大腸癌連續15年居十大癌症之首,年奪6000多條人命。據統計,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,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,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。國健署指出,定期篩檢可及早發現腸癌,實證研究,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%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%死亡率。

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,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,829人,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,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.5倍,每年約有6,000多人死於大腸癌,影響國人健康甚鉅。

國健署表示,有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,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。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,目前國內提供50∼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,經實證研究,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%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%死亡率。

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,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篩檢資料顯示,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,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,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,因此絕不能姑「息」,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。

大腸癌早期不易發現,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,才能找出潛「腸」危機。篩檢結果為陰性者,應繼續維持每2年1次定期大腸癌篩檢,若篩檢結果為陽性,應進一步至醫療院所接受大腸鏡檢查。

上一頁